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发布者:竞技宝平台官方
它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雏形是被称为“老国道219线”的新藏公路,即叶拉公路。此条线路,北起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的零公里石碑,南至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的2140公里石碑处。
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如今的G219国道北端延伸至新疆喀纳斯,南端延伸至广西东兴市,将新疆、西藏、云南、广西4个边境省(区)串联起来,全长10065公里。它不仅是中国首条长度超过1万公里的公路,也是目前中国里程最长的国道。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著名户外科普作家刘团玺(网名小毛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整条G219国道都美轮美奂。无论是怒江、察隅河,还是雅鲁藏布江,皆展现出世界级的自然之美,充满了神奇之感。”
由中国探险协会携手鸿蒙智行发起的“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沿国境线支队伍之一的天璇队,其线国道等三条国道,向深圳进发。
当天璇队告别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向广西进发,经过广西境内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打卡中国十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来到位于广西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乡耀达村花山屯北面的明江东岸——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让我们跟随天璇队的车辙,探访左江花山岩画,聆听千年前的骆越故事。
如今,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发现了史前岩画。而中国,更是世界上保存岩画遗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岩画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数万年之久。当前,中国岩画分布广泛,南北方特色各异。
北方岩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多以狩猎、游牧、战争等为主题,手法上多为凿刻,形象接近真实。
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例,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画面长达3万多米,高约0.5米,共有图像5万多个。岩画主要内容为动物、人物、狩猎、战争、祭祀等,画面简洁明快,线条粗犷有力,充分体现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豪放与勇敢。
南方岩画则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多以祭祀、舞蹈、农耕等为主题,手法上多为彩绘,形象较为抽象。
比如,云南沧源岩画,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主要分布在沧源县境内的勐省、勐来、糯良等乡镇的悬崖峭壁上,画面长达三百多米,高约1.5米,共有图像千余个。岩画以人物、动物、房屋、树木等为主要内容,画面色彩鲜艳,线条细腻流畅,表现了古代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 天璇队探访的花山岩画,就是中国南方岩画的代表之一。
10月13日,“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一行驱车抵达宁明县之后,乘游船数公里,行进至明江边的花山崖壁之下,崖壁略显内凹,但层理清晰,两岸悬崖峭壁上多处红色人像图案赫然在目,高二百多米的崖壁,呈现出神奇画卷,与山水辉映。
左江花山岩画,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的200余公里崖壁上,尤以宁明花山岩画为代表。
花山岩画总长221米,高近40米,现遗存各种图像1950余个,总面积8千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岩画群。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体祭祀遗留的遗迹,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与其所依存的山体、河流、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1988年1月13日,花山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花山岩画作为一幅精美画卷,展示在世人面前。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个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
花山岩画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出自古代骆越民族。骆越民族,是包括壮族在内的20多个岭南原住民族的共同祖先。当时,骆越族由于地处中原与华南、西南往来的交汇处,长期的多民族杂居、交流与融合,其文化具有多元色彩。
花山岩画以人物为主,最大的人像图案有3.58米之高,最小的仅20厘米。这些人物画像形象古朴、生动。有的头戴羽冠、有的腰佩刀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骑马狩猎,充分体现了古代骆越民族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信仰。
明代张穆《异闻录》曾描写:“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生动地描述了花山岩画所呈现出的神秘画面,为后人研究花山岩画增添了一抹浓郁的历史色彩。
380年前,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历至广西左江流域,看到花山岩画,发出“阳朔山画,略逊一筹”的感叹。
除了部分已被认知的岩画内容外,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花山岩画宛如一本尚未被完全破译的天书,至今仍存有部分未解之谜。
两千多年前,在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花山图像究竟是如何绘制上去?绘制这些岩画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岩画历经两千多年,为何色彩依旧如此鲜艳?这一系列疑问至今仍未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首先,广西崇左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且降雨多,岩画石壁的温度最高可达60°以上,时而还会遭受台风的猛烈袭击。这样的环境,对岩画颜色的保存极为不利。然而,左江岩画却能历经两千多年而依然清晰可见。
“花山岩画的色彩以赭红色为主,是由铁矿石和赤铁矿粉混合而成的颜料,具有很强的耐久性。”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景区讲解员曾萍说:“这个颜料,经分析,其成分是一种赤铁矿。三氧化二铁的赤铁矿经过高温氧化会微微泛红。那它为何不掉色呢?主要是它的粘合剂很厉害,但这种粘合剂究竟是动物胶还是植物胶,学术界专家研究了几十年,仍无定论。目前做的实验效果,也只能维持20年。所以,这个颜料目前仍是未解之谜。”
其次,在两千多年前,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古人是如何在悬崖峭壁上绘制出如此宏大、精美的岩画?
花山岩画景区讲解员曾萍介绍道:“花山岩画本身出现的地方非常险峻。我们正真看到的这座崖壁高345米,且山顶上面是一个天然雨棚,显然,从上面吊下来作画是不可行的;搭架也做不到——因没有任何打孔、钉木桩的痕迹;攀爬更不现实,因为岩画不是固定在一处画完就行,而是根据人像比例,用平面手法、2D手法慢慢添加,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难度很大。如果根据水位来判断,十几代人历经700年不断作画,一代一代人等涨水再来画也做不到。所以难度非常大,作画的手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答案。有的人觉得,花山岩画是古代骆越民族宗教信仰的表现;也有的人觉得,花山岩画是古代骆越民族的历史记录;还有人认为,花山岩画是古代骆越民族的艺术创作。但是,这些说法都还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两千多年前骆越人是没有文字的。但是,根据崖壁上的主题、人像,也体现了骆越人也许希望的就是繁衍生息、人丁兴旺、国家强大、风调雨顺。”花山岩画景区讲解员如是说。
花山岩画的未解之谜,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索、研究。我们始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这些未解之谜将有可能一一破译。
“当我们站在花山岩画前,仰望那些古老的图案,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他们在两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岩画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历史是如此悠久,我们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天璇队副领队熊辰然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