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本溪历史上的10月1日_竞技宝JJB官方平台下载|测速入口

金属杂项

INFOMATION

新中国本溪历史上的10月1日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发布者:竞技宝平台官方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喜迎76周年华诞,一寸丹心把先前收集到的一些党史方志资料,未做任何演绎,原文传递给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本溪历史上,10月1日发生和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来激发我们以家乡为荣,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由于小编掌握的资料有限,欢迎读者在文后留言补充相关联的内容,谢谢!祝山城父老国庆节快乐!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的宏伟声音传向四面八方。毛主席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从这一时刻开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中国人民,第一次以一个独立民族的姿态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这一天,本溪市各界群众两万五千多人举行隆重庆祝大会和活动,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全市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本溪市委、市政府召开庆祝大会,全市军民2.5万人集会并。人民欢庆解放和建国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欢呼声和口号声经久不息。

  魏增力编著 本溪市中学历史乡土教材本溪简史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4.07 第132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迎接国庆典礼,9月份本溪街头广场出现了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秧歌舞蹈队和腰鼓队。同时,在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当天,秧歌舞和腰鼓表演在盛大的群众队伍中最为引人注目。

  ——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本溪欢庆鸣礼炮,炮架在现在的文化宫对面,真炮实弹往平顶山上齐射。如今这一带是中心市区,楼厦林立,房价昂贵。弹道下的东明街,一排排楼厦波浪般向山上涌去,一些高层建筑早把那弹道阻断了。即使最精准的炮手,即便能在那楼群中寻到穿越的孔道,那山腰山顶上的楼房、景区呢?而当年,文化宫周边比市政府前还荒凉。那条顺着沟膛好像要直达平顶山巅的东明路,与之平行的同样被水泥的森林挟拥着的繁华热闹的步行街,一条沟被树木填塞着,沟底一条小溪在绿荫中淙淙流淌,自然成了动物的乐园,据说上世纪50年代初还有狼出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本溪市文艺界于人民大戏院举行盛大而隆重的庆祝演出。

  ——1949年,为发展本溪市的文艺事业,市委决定由市委副书记徐宏文负责。市总工会副主席赖汉英、文教部长韦若(女)组织筹建文艺工作团,同年10月1日,本溪市文艺工作团(线月本溪文艺工作团改建为本溪市话剧团。随着市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逐步建立,一些企业、厂矿、行业部门及广大农村纷纷组建业余文艺团队,本溪艺坛花团锦簇,一派繁荣。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国本溪执政实录 下1948-1978 党史出版社2011.05 第659页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我军装甲兵奠基人之一,出生于本溪湖大堡的丁铁石将军率领装甲车队和坦克部队接受朱德总司令的检阅。

  ——出生于本溪下马塘的电影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电影《董存瑞》的主演张良同志,曾在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开国大典军乐团中任军鼓手,参加开国大典。

  张良 王静珠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 张良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8.03 第662页

  ——1949年7月4日,1号高炉开始生产。7月15日本溪煤铁公司举行了开工典礼,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林枫等领导到会表示慰问和祝贺,中央和向大会赠送“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发来贺电,高度赞扬了广大职工的“英雄式的劳动热忧”和“主人翁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年10月1日,在全国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2号高炉也恢复了生产。1949年共生产生铁44884吨,钢2372吨。1952年完成了恢复时期的任务,生铁产量达29.1万吨,优质钢2.1万。

  《本钢年鉴》编辑部 本钢年鉴 1987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12 第164页

  ——1950年10月1日,桓仁县二棚甸子乡四平村党支部书记李荣一作为“民兵支前模范”代表,参加首都国庆观礼,受到等中央的领导接见。

  ——1951年10月1日,本溪市人民举行庆祝建国2周年大会,致电毛主席、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向在保卫祖国、保卫远东、保卫世界和平最前线的志愿军致以崇高的敬礼。

  ——1951年10月1日,本溪煤铁公司煤矿部全体职工上书毛主席,报告建国两年来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在信中说,敬爱的毛主席,当全国人民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迎接国庆节的时候,我们本溪煤铁公司煤矿部全体职工向您致以祟高的敬意。

  当我们欢欣鼓舞庆祝国庆节的时候,特向处在保卫祖国、保卫辽东、保卫世界和平最前线的您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当美国侵略者要把战火烧向祖国边疆的时候,你们机智、勇敢、艰苦的跨过江去,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不断的打败了帝国主义阵营中最强大、最危险、最凶恶的美国侵略者,保卫了我国人民的胜利果实与经济建设。使全国和全世界人民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力量的伟大,与世界和平阵营的力量的强大,更加强了人民对制止侵略保卫和平的钢铁意志。这些光荣属于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美国侵略者,仍然一再破坏开城停战谈判,继续侵占我国台湾,阴谋武装日本和西德等罪恶行动,都证明了它是世界人民的死敌。我们一定要继续开展抗美援朝运动,随时准备着给予疯狂的侵略者以毁灭打击,才能迫其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才能保卫世界和平。

  平时本市人民誓以实际行动支持你们,保证在年底完成四架飞机的捐献运动,保证搞好生产,完成增产节约计划;做好优待军、烈属工作;并深入开展抗美援朝及爱国主义教育,以争取打败美国的侵略者,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解放初期,本溪民政部门对流落街头的散兵游勇、地痞、乞丐、吸毒者、等进行集中帮教,改掉恶习,授以技艺,使其重新做人,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改造性救助工作。1950年4月13日,市政府民政科成立本溪市劳动收容所,同年10月1日更名为本溪市生产教养院,院址在宫原区德太街,专门收容流氓、毒犯赌棍、乞丐和社会残老、孤儿等133名。从1950年到1953年,共收容改造994名游民,出院者909人,其中安排职业者315人,其他返乡从事生产。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国本溪执政实录1948-1978下 党史出版社2011.05 第535页

  ——1959年7月5日,本溪市人民委员会成立辽宁省本溪市供销合作社(同时又称本溪市第二商业局),作为市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部门,实行局社合一体制,于8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由副局长陈伯涛主持工作。1961年10月1日,本溪市第二商业局名称撤销,恢复了本溪市供销合作社名称,副主任陈伯涛主持工作。1963年7月,经市人委总党组批准,市供销社机关党组成立,陈伯涛任党组书记。1964年4月23日,本溪市供销合作社委员会成立。6月,组建了党的委员会,郭富有任党委副书记。8月,设置了党的办事机构政治部,下设办公室、组织科、宣教科、群众工作科。随着党委的成立,监委、工会、团委、武装部也相继建立起来。党委机构工作人员编制21名。党委所辖基层党组织有市土产杂品公司党总支、市水果公司党总支、市废弃陈旧物资回收企业党支部、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党支部、市社机关党支部。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国本溪执政实录1948-1978下,党史出版社2011.05 第743页

  一五”是本钢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通过工源厂区两座高炉改建及配套工程建设为内容的技术改造,本钢不仅提前超额完成“一五”计划,而且壮大成为当时我国除鞍钢以外的最大钢铁企业,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广大钢铁干部、工人的努力和苏联专家的协助下,本钢第一次扩建工程胜利完成。工源1号高炉于1956年10月1日投产,2号高炉于1957年9月1日投产,焦化厂1956年投产,工源3座烧结机分别于1957年9至11月投产,第三发电厂2期工程分别于1956年6月和1958年投产。到1957年公司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主要生产指标都于1956年提前完成,提前一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半年完成生铁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18个月完成电炉钢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14个月完成钢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8个月完成冶金焦炭第一个五年计划。

  钢种由1952年的57种增加到1957年的226种,规格由1952年的76种,增加到1957年的463种。试制生产的CR13型汽轮机不锈钢,质量超过苏联和捷克的同种类型的产品,试制生产的P类炮钢被成功用于我国的第一批榴弹炮、76.2野战炮和37高射炮,受到主席赞扬。与六二六厂等合作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代枪钢,结束了从苏联进口枪钢的历史。1956年开始试制并炼出的工业用硼钢,既填补了我国电炉冶炼硼钢的空白,又为国内硼钢系统的研制生产和标准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研制生产的焦炉矽砖成为国内名牌产品,并出口朝鲜和越南。出色地完成了主席批示的701犁铧钢的生产任务,试制成功的各种不锈钢、易切钢、汽车用钢、航空用角钢、T型钢、梯型弹簧钢、汽车锁圈用扁钢等异型钢材和冶炼成功的低磷低硫生铁等,均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中国本溪执政实录 下1948-1978 党史出版社2011.05 第913页

  ——1959年10月1日,本溪市各界群众达20多万人,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大会。市公安局全体干警,全力以赴保卫集会群众欢度节日安全。广场两侧由少先队员分列组字排成“万岁!”六大方阵,铁路小学排“产”字。

  杨宝山主编 本溪公安大事记 1945-2005 本溪市公安局 2007.06 第65页; 李玉琢口述

  本溪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编 本溪社会科学揽要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7.08 第534页

  1960年7月,本溪人民广播电台经本溪市人民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批准,开始筹建本溪电视台。1961年5月1日,用一频道试播。同年10月1日开始,每周试播1次,内容有本市新闻、电影等。1962年3月9日,因国民经济调整,按辽宁省委宣传部的指示停播。此时期主要设备有自装0.075千瓦发射机1部、同步机1部、工业电视3套等。发射台建于平山区北地广播电台院内,当时只能覆盖市中心20平方公里的地区。

  1970年7月,电视转播台设在平顶山上,借用山上驻军的营房做机房,使用0.20千瓦小型差转机为发射机,用一频道转播。同年9月15日起试验转播沈阳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这是当时辽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名称)的黑白电视节目,每周转播3次。1975年9月,购进黑白彩色兼容的电视发射机1部,功率为1千瓦,仍使用一频道播出。新发射机使用后,转播质量显著提升,覆盖市区人口的60%。1976年,转播台每天转播中央和省电视台的一套综合节目。

  1980年4月,在平顶山上新建的电视发射技术区落成。1981年3月,1部1千瓦彩色电视发射机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用六频道播出。从此,本溪电视转播台可以同时转播中央和省电视台的综合节目。1982年9月17日,经广播电视部批准,在转播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本溪教育电视台,白天转播或播放电视大学、电视中专和干部自修科课程;晚间转播中央和省电视台节目。1983年7月,购进一批日本摄录像设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8月30日首次播出自己摄制的新闻。10月1日,电视台每周二定期试播自办节目。

  辽宁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 辽宁省志 广播电视志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1第200页

  ——本溪市印染丝绸厂的前身是本溪市织绸厂,始建于1964年4月,国家当时投资43万元,辽宁省纺织厅从丹东调拨64台铁木织机,并从丹东市和海城县调38名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织绸厂建设。为解决资金不足、物资短缺问题,全厂职工自己动手,整修厂房,制做配件,安装设备,经过5个月的艰苦奋战,于当年10月1日正式投入生产,产丝绸9.05万米,实现产值33万元。

  李伟主编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本溪市志 第2卷 大连出版社 1998.03 第454页

  ——1969年10月1日,本溪县革委会吴瑞卿、“五七干校”梁福玉、山城子公城碱厂堡大队李成福、东营坊公社红土甸子大队于凤久、草河口公社北沟大队于长荣五人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张杰贵主编 政协本溪满族自治县委员会编 政协文史资料 第9辑 岁月的记忆 2016.06 第96页

  ——本溪县火柴厂建于1970年4月20日,同年10月1日正式投产。职工58人,火柴加工机械16台,设计年产火柴20万件(每件100包计1000盒)。1980-1988年,生产火柴上升到60万件,成为辽宁省轻工业生产火柴定点厂。1992年生产火柴55万件,创工业总产值2627万元,实现利税147万元。1995年,火柴产品更新换代,生产出口火柴为主,主要销往荷兰、西班牙、韩国等。至2000年底,生产火柴60万件,创工业总产值4407万元,实现利税288万元,本溪火柴获部优产品称号。

  本溪满族自治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本溪满族自治县志 上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9.11 第446页

  ——位于永丰商业区的市长途客运站候车大厅于1979年10月1日建成,建筑面积2311.17平方米,是一座5层综合性服务大楼。

  ——1982年10月1日,根据本溪市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客货运输分开经营,把市运输公司客运部分划出,成立本溪市交通局直属企业本溪市长途客运公司。尹成俊同志任经理,行政设办公室、行政科、集体科、计划科、财务科、技术科、安全科、营运科、保卫科、教育科、供应科。下属本溪、南甸、草河口三个客运站。

  ——1984年10月1日,庆祝建国35周年,由市博物馆举办的《本溪市历史文物陈列展》於本溪湖公园陈列厅展出。

  本溪市文化局 本溪市新闻出版局编 本溪文化志 大连出版社 1999.09 第33页

  ——1984年10月1日,本溪县委党史办公室与东营坊乡人民政府建立了外三堡抗日联军民主政府遗址标志碑、南满省委密营遗址标志碑、抗日联军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标志碑、抗联边沟战斗遗址标志碑。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辽宁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册 上 党史出版社 2012.11 第325-326页

  ——李敏焕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本溪满族自治县连山关镇摩天岭对面的辽连公路坡上,整体建筑面向当年摩天岭战场,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纪念碑周围是水泥抹面的围墙,瑕汉白玉石琢成的碑身屹立在条石砌筑的基座上,高2.5米、宽0.8米、全高3.5米。1985年5月4日,由县委党史办等14个单位联合发起倡议,劝募赞助资金开始筹建,同年10月1日落成,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身正面镌刻着本溪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9月3日题撰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李敏焕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背面镌刻着烈士小传及纪念性碑文。

  李兴濂编著 衍水文化系列丛书 本溪县抗战史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15.10 第366页

  ——韩震烈士牺牲地位于本溪市桓仁县仙人洞头道岭子。1986年10月1日,本溪市桓仁县委办公室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在他牺牲地修建了纪念碑。碑身正面上方写着:“抗联一军一师军需部长”,碑的正中用楷体写着“韩震烈士牺牲地”几个大字,碑的下方写着“桓仁县委党史办公室,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立字样,碑的后面刻着韩震的碑文。

  傅波主编 2007辽东抗战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8.11 第526页

  ——草河掌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东山坡。是本溪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10月1日建立的。在马骥墓的墓碑前另有一块马骥政委殉职纪念碑,于1947年9月18日立。革命烈士纪念碑后为烈士墓区,安葬着马骥、张世友、刘志安、唐书宪、李玉英、徐国方、孙明达7位烈士。

  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编 辽宁省革命遗址通览 第1册 上 党史出版社 2012.11 第336页

  ——本溪市图书馆新馆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市政府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本溪市新华书店东侧三角地建设1幢14层高、1000平方米面积的图书馆大楼。大楼设计藏书能力为120万册,阅览座席1000个,楼内设有展厅、演讲厅、阅览室及现代化的配套设施。

  ——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由市民防局投资120多万元,在市望溪公园内建设了本溪市民防音乐喷泉广场。工程2000年8月1日开工建设,10月1日竣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市民防音乐喷泉广场长65米,宽38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由音乐喷泉、瀑布、假山三部分所组成。工程的建设填补了本溪市没有音乐喷泉广场的空白。

  刘恒华主编 本溪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 本溪年鉴 2001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12 第241页

  ——她先后被评为2006年感动辽宁新闻人物、本溪市“十佳好儿媳”、本溪市“三八红旗手”、本溪市“十大公德人物”、“十治人物”,“全国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全国道德模范”;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当选为奥运火炬手并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2009年10月1日受中宣部邀请参加60年国庆,站在彩车上通过城楼的那一刻武秀君万分激动,可以说这是她一生的骄傲。今天的荣誉来之不易,武秀君下定决心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诚信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尽自己所能以实际行动对“诚信”作出最好的诠释。

  曹峰旗主编 张明德 帅瑞芳 龚奎洪 俞宏标副主编 经典导读与案例精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学读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8 第37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